北京花猪Ⅱ系形成的贡献率分析 张创贵 北京花猪Ⅱ系是采用合成系制种方法形成的新品系,为了研究参与北京花猪Ⅱ系形成的各个品种所起的遗传影响的大小,特收集北京花猪Ⅱ系形成和选育过程中的种猪谱系,探讨北京花猪Ⅰ系、长白猪和施格猪对北京花猪Ⅱ系形成所产生的遗传影响程度。采用贡献率这一技术指标表示原始基础制种猪(北京花猪Ⅰ系等)对北京花猪Ⅱ系的遗传影响程度。以下对这方面研究原理、方法、材料和结果进行讨论。 一、贡献率的计算原理 从以下两个角度计算的贡献率可视为祖先个体在后代群体或个体中的基因频率。 1.某个雄性或雌性祖先对后代的贡献率 RXp→Xo=∑(1/2)n …………… (1) n—祖先个体到后代个体的世代数; ∑—各通径链求和. 所有与该个体相关的祖先贡献率之和等于1;所有雌雄两性祖先到个体的通径链代数相同时,两性贡献率均分别为0.5。 2.某个雄性或雌性祖先对后代群体的贡献率是该祖先对所有有关个体贡献率的加权平均值。 RXp→Gi=∑∑w(1/2)n/2ND …………… (2) w—加权系数,如世代个体为♂,则w=ND/NS,如世代个体为♀,则w=1; ND—群体中母猪个数; NS—群体中公猪个数; 'n'与'∑'的含义与(1)式相同. 所有基础制种祖先雌雄两性猪对后代群体的贡献率之和=1,所有雌雄两性祖先到个体的通径链代数相同时,雌雄两性祖先各自贡献率均分别为0.5。 二、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贡献率时,为了方便计算机成批计算,我们可以根据谱系按频数进行。举例: 60号母猪个体谱系如下,按(1)式计算:
R34→60=(1/2)3+(1/2) 3=0.25 R56→60=(1/2)
3
=0.125 R361→60=(1/2)2
=0.25 R526→60=(1/2)
3
=0.125 R226→60=(1/2)
3
=0.125 R422→60=(1/2)
3
=0.125 如果不按(1)式计算,可以按频数计算,先数某个体最早出现的所有祖先应有个数N,补充祖先个体按出现在通径链的位置加倍,晚n代,加2n倍;然后计算各祖先个体出现的频数ni,除以N,即该祖先对后代个体的贡献率。 仍举上例:N=8
注:这里361是补充祖先个体,507、115不是最早祖先,因361晚出现 1代,故频数为21=2. 祖先个体对后代群体的贡献率则可按下式计算: RXp→Gi=(∑ni/2NS+∑nj/2ND)/N
…(3) ∑ni、∑nj—祖先个体对后代公猪、后代母猪的频数和. 我们即用这一方法计算得出北京花猪Ⅱ系祖先猪对各世代猪群的贡献率的结果。 三、材料 我们收集整理北京花猪Ⅱ系各代谱系共476头(份),其中原始制种猪28份(♂12♀16)、杂交代33份(♂10♀23)、合成代34份(♂ 4♀30)、零世代63份(♂18♀45)、一世代76份(♂18♀58)、二世代68份(♂21♀47)、三世代76份(♂19♀57)、四世代98份(♂21♀77)。 四、结果及分析 1.表1 列出制种祖先雌雄两性猪对各世代猪群的各自贡献率,雌雄两性对各世代群的贡献率合计均为1.0000±0.0001,符合贡献率的原理。祖先公猪及祖先母猪贡献率除杂交代分别为0.5以外,均不等于0.5,也符合提出的规律。 主要的原因是在部分开放的系统选育中,新补充的雌性或雄性祖先,尤其雄性祖先占用了其他制种祖先的贡献率份额。如前例中的361公猪即占用了上代雌性的贡献率0.125。 2.表2 列出制种祖先猪品种分类贡献率。可以看出长白猪在各世代群的贡献率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四世代为37.33%;施格猪则升降有变,稳定在8%到9.5%之间;北京花猪Ⅰ系在后代群的贡献率在53—55%。 3.祖先个体对后代的贡献率有多有少,由表1 可知祖先公猪贡献率大于10%以上的有34、56;在3—5%的有322、532、76、361、511。 祖先母猪贡献率大于5%的有562、226、384;在2—4%的有33、93、421、95、499、526。也就是说后代群体集中了在这些优秀个体的基因,从而保证了选育的高质量完成。
|
Copyright © 2011-2012 SINOSWIN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1-2012 中国养猪技术网
|